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李志强(侃夫) 黄金 艺栈
  kf.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575664
最新博文: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我的动态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发布时间:2019-09-26

当代书法与当今书法严格来说是两个界限分明的表达概念,说当代书法,就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书法艺术发展及其作家作品。说当今书法,则是最近三十年,或者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国家展览开展以来的作家作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一洗百年遭受列强欺侮的耻辱,医治好数十年战乱的创伤,收拾河山,安顿家园,从此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并没有随着建国而欣欣向荣,复兴之路走得十分曲折艰难。

1949年建国之后,党和政府对文学艺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重视的只是文学、美术、戏剧这些在战争与革命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宣传优势的艺术门类,而曲艺、杂技、书法等则被许多人视为旧营垒中的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所以1949年之后的十年之中,中国的书法艺术遭遇了百年低谷。其中原因分析,大致有四:

一是用毛笔写字的实用性被彻底否定。从古代到民国,毛笔写字与书法艺术往往紧密相连,公文往来,鱼雁传书,日常生活,一般都是使用毛笔。而新中国一成立,日常生活的书写工具被钢笔取代。一门艺术的基础被抽掉之后,它的存在就显得多余。

二是部分学者汉字拼音化呼吁产生的影响。从上个世纪初,就有一些学者大声疾呼,要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钱玄同曾说,汉字“最糟糕的便是它和现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黎锦熙、瞿秋白等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文字走拼音化的必然性。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从政策法规的高度确定了汉字拼音化的道路,并积极实施于各级学校教学之中。这一决定对于书法艺术来讲,更是釜底抽薪,既然汉字都没有必要使用了,那么由汉字衍生的书法艺术真的还能走远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是个别当权领导的偏见所致。书法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艺术,上世纪20-40年代都有争论。蔡元培、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宗白华等著名学者都曾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书法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一些人坚决反对书法能与美术、音乐一样成为艺术。这方面代表的人物便是郑振铎。他曾撰文指出,如果要把书法放进中国艺术史中与绘画并列,“这部艺术史一定不成其为艺术史的”。如果这只是一种学术之争倒也罢了,要命的是,郑振铎先生在写下此文一年之后,便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副部长。1952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郑振铎所编的《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甚至工艺品,却将数千年来的书法艺术全部排除在外。由文化部直接管理、指导下所出的《艺术概论》、《美学概论》等教科书中,书法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被提及。

四是苏联模式的影响。建国以后的十多年间,国人对艺术哲学、美学的理解多是苏联式思维,苏联没有书法艺术,中国便也不必把书法当做一门艺术单列出来。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一切艺术、一切美都是纯客观世界的镜子般的反映,文艺所创造的形象要有典型性,要能为政治服务。用这样的原则衡量,西方的浪漫主义、抽象派、印象派都曾受到这种苏式思维严厉的批判,莫奈、德加、雷诺阿的作品被斥为资产阶级没落艺术。苏联人批,我们也跟着批,而且调子更高。甚至我国的山水、花鸟画也一度被视为封建糟粕。在这样的社会性思维背景之下,既抽象又缺乏所谓典型性的书法艺术,则干脆被关在艺术大门之外了。所以,在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成立30多年之后,中国书法家协会才得以成立。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与发展,路子相当曲折――

1957年,在郭沫若、叶恭绰等人的支持下,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成立。

1960年,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

1961年,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

1963年,浙江西泠印社恢复活动。

这些结社活动在当时十分艰难。以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为例,当时是由上海市政府委员、国家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及全国政协委员沈尹默先生多年呼吁、筹备,通过陈毅副总理报请周恩来总理,最后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后才成立的。一个民间艺术组织,需要如此繁杂的报批手续实属罕见!

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文化遭遇了空前的浩劫,许多名碑法帖被当作封建糟粕付之一炬,许多收藏家因为怕与封建糟粕有牵连而将自己的所藏主动献出,烧掉或打成了纸浆。如果说文革十年对书法艺术有些正面影响的话,那便是写大字报锻炼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这些书法爱好者中的优秀分子许多都成长为书法家了。

十年内乱过后,在百废俱兴的大潮之中,中国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也渐渐抬起了头颅。

1978年,上海《书法》杂志创刊。

1979年,举办了当代第一次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征稿15000件,评出100名获奖者,作品先后在上海、福州、广州、开封展出,并出版了百幅优秀作品集,由此推出了一大批书坛优秀代表书法家。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终于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周扬代表中央致辞,称书法“是一种高级艺术,它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特殊艺术门类,我们必须进行继承和发扬”。从此,书法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真正登上了艺术的殿堂。

1985――1989年,中国书法进入全面复兴的时期,标志是各种展赛如风暴般铺天盖地而来――

1985年,郑州举办国际书法展,参加国家和地区20多个,展出1000件作品。

1986年,“国际和平年”书法展、河南中青年书法家“墨海弄潮展”、全国第二届中青展开展。

1987年,全国第二届书法展、国际临书大展开展。

1988年,中国新书法展、中日书法交流展开展。

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展开展。

与此同时,各省地方性书法展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种书法比赛方兴未艾,这些大展大赛在推出新人、促进创作、深化研究和带动全民书法振兴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这个时期,各类书法报刊杂志也纷纷创办,继《书法》杂志之后,《书法研究》、《辽宁书法》、《岭南书艺》、《书法报》、《书法家》、《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书法艺术报》、《书法导报》等相继创办,《中国书法》杂志也于1986年复刊。

在此期间,各类书法交流活动纷至沓来,书法教育活动日渐普及,书法各种流派纷纷建立,一大批书法艺术的重量级人物渐渐涌现。林散之,沙孟海,王蘧常,陆维钊,陶博吾,谢瑞阶,肖娴,舒同,费新我等老书法家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启功,孙其峰,王学仲,沈鹏,赵冷月,魏启后,沙曼翁,徐无闻等书法中坚影响甚广,出类拔萃。张海,王澄,周俊杰,周慧珺,周志高,韩天衡,林岫,尉天池,陈振濂等书法新锐渐显风格,已露头角。

从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出现过今天这样的书法热潮,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今天这样广大的书法普及程度,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今天这样的书法影响力。

书法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由文人的书斋走出,走向展厅,走向社会。由一般意义上被把玩的艺术变成了被仰视的对象。但是,过犹不及,什么东西发展到极致都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我们现在便来分析一下当今书法的崇尚――“当今尚式”。

如同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碑一样,当今书法人的崇尚是什么呢?有人概括说:当今尚式。

“式”即形式。当书法走出文人书斋,走向展厅之后,展厅对书法的要求由耐人咀嚼的“精妙入微”转向迅速抓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各种大展,每次投稿都在数万甚至十数万件,评委们要在这数万甚至十数万件作品中挑选出一千件左右的优秀作品,你的作品如果不能在一两秒钟打动评委,他就不会再看了。即使非常优秀的作品,即使穷其一生的功夫也没有用处。尤其是当今各项大展,一旦入选或者获奖,书法家立马身价倍增,润格成倍甚至数十倍地提升。在比功夫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字上下功夫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于是便在形式上下功夫。有些人甚至戏称,现在参展作品必须“装修”。因为同样优秀的字,写在一般的宣纸上,就没有多少视觉冲击力。但如果在载体上变换一些花样,很可能一下子就能抓住评委的眼球。

于是,染纸,作旧,拼纸,增色,各种形式不一而足,每一次我们参观大展,都会见到想象不到的新奇形式,其装饰的效果的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载体变换的追求,不是书法家应有的事情,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不是一种正途。正如现在许多人把书法当功名去追求一样,也不是书法艺术的应有之意。有些书法家为了参展,一次要写数百张宣纸;有的书法家为了入选,不惜重金贿赂评委;有些书法家把书法当政治,把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地位当成政治身份来角逐。过去往往书法家同时还是学问家,书法可以使之修身养性怡情,书画延年,书法家大都长寿。然而现在许多的“书法”作品却成了“工艺”,练书法成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且使不少从事者为之短命。这些都不应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方向。

各届书法大展成了名副其实的书法界的“应试教育”,裹协着无数的书法家必须按照这一潮流涌动。要想真正入选,就必须按照现行的游戏规则做事。我们不能预测,如果照此方向发展,若干年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评论(0) | 阅读(3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4 ()
作品2 ()
作品06 ()


我的最新动态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第五讲 魏晋之韵
第四讲 大汉之气
名家 李志强(侃夫)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开通了!
名家 李志强(侃夫)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李志强(侃夫)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